真实原则: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不良事件的情况,包括不良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时间、地点、相关医疗器械的信息等。准确原则:报告应当准确描述不良事件的过程和影响,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良事件的实际情况。完整原则:报告应当完整提供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不良事件的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措施等。
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可疑即报告原则,是指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于一部分医疗器械未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也属安全性问题,这些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也可以是不能除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上报不良事件遵循可疑即报原则,严重伤害或死亡事件需立即上报。个例和群体事件有不同的上报时限要求,群体事件需在1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环节,品质部PMS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探究。
1、联系供应商或生产商:发现批号不一致,立即联系医疗器械的供应商或生产商,说明情况并要求得到解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并帮助解决问题。向监管机构报告:批号不一致涉及到安全问题或违规行为,及时向当地的监管机构或药监部门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这类问题。
2、真实原则: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不良事件的情况,包括不良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时间、地点、相关医疗器械的信息等。准确原则:报告应当准确描述不良事件的过程和影响,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良事件的实际情况。完整原则:报告应当完整提供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不良事件的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措施等。
3、可疑即报告原则,是指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于一部分医疗器械未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也属安全性问题,这些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也可以是不能除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4、专职监测员发现或接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及时到现场查看,协助调查,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核实后定期提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小组评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小组定期对收集的报告表进行初步的审核讨论后,有专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汇总后,统一上报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
5、不过按照法规规定,所有不良事件均是要求上报的: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并可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重点监测品种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